一、节假日及简介
“宪法日”: 一月的第三个星期日。菲律宾人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,纪念菲律宾新宪法生效。
“圣周节”:从复活节前那个周日开始,直到复活节的七天时间被称为圣周。这是宗教节日中除圣诞节以外最具特色的天主教重要节日。教徒们为纪念耶稣上十字架受难,举行连续7天的宗教活动,包括周一读经游行,周二做弥撒,周三纪念耶稣受难,周四忏悔,周五举行圣葬,周六耶稣复活、举行“会面游行”。
“巴丹日”:4月9日。1942年4月9日,巴丹岛被日本占领,当地人民奋起反抗。在“巴丹日”,人们通过各种活动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英雄。
“五月花节”: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。这是菲律宾最隆重热闹的节日之一,由于在百花盛开的5月举行而得名。这一节日的特点是选“花后”和举行圣母像大游行。
“独立日”:即国庆节,6月12日。这一天,举国上下纪念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而宣告独立。这一天首都马尼拉举行盛大纪念活动,早上总统要到黎刹纪念碑前主持升旗仪式并发表讲话,届时全国各地的教堂都敲响大钟,电台、电视台播放国歌,还要举行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。
“国家英雄日”:8月28日。 1896年8月28日,菲律宾人民在巴林塔瓦克举行起义,拉开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革命斗争的序幕。在“国家英雄日”,人们通过各种活动纪念在历史上为国捐躯的英雄。
“万圣节”:11月1日。孩子们身穿斗篷、手拿镰刀和扫把、提着小桶成群结队要糖果点心。各家门口装饰巨大的“南瓜鬼脸”和假骷髅,院内点燃“鬼火”,制造神秘气氛。人们纷纷奔向各地的陵墓,点燃红、黄、白色蜡烛,摆上鲜花水果,祭奠死去的亲人。
“伯尼法西奥日”:11月28日。是为了纪念“菲律宾革命之父”伯尼法西奥(Bonifacio)而设立的。伯尼法西奥为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,争取菲律宾独立,创建了第一个秘密革命组织“卡迪普南”(Katipunan),打响了武装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第一枪。
“圣诞节”:12月25日。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,从12月16日早晨做弥撒开始,一直到次年的1月6日结束。
“黎刹日”:12月30日。这一天是菲律宾著名的民族英雄、文学家、诗人、思想家何塞-黎刹(Jose Rizal)殉难纪念日。
二、常见礼仪
菲律宾人性格开朗、热情友善,非常讲究礼节礼仪。在社交场合,男女都以握手为礼。初次见面要把自己介绍给对方。在家里,晚辈每天早晨都要向长辈行吻手礼以示尊重。相互交谈以婚姻、家庭、职业、饮食等为话题,避免涉及政治、宗教等内容。对个人尊严和家庭荣誉非常看重,忌嘲笑政治人物或家庭。非常尊重有知识的人,如遇教授、博士、医生、律师、工程师等人士,应称呼其头衔。最喜欢茉莉花(国花),认为该花象征幸福、纯洁、情操和友谊。如有贵客来访、重要活动,都有年轻女子敬献茉莉花环,花环越大越表示敬重。到朋友家做客,可比约定时间晚到一刻钟左右。拜访朋友,带上礼物或鲜花被视为高雅礼貌之举。菲律宾社会虽以男人为中心,但“女士优先”之风盛行。
三、服饰与饮食
菲律宾人的服装种类繁多,但由于天气炎热,一般人的服饰都很简单,即使在正式场合,也很少人穿西服或晚礼服。菲律宾男士的传统礼服叫“巴隆他加禄”(Baron Tagalog),是一种丝质服装,形同衬衣,长可及臀,领口如衬衫,有长袖和短袖,前面两侧有抽丝镂空的花纹图案,颇为大方,是男士社交场合的正式礼服,被誉为菲律宾男子的国服。菲律宾女子的国服叫“特尔诺”(Terno),是由菲律宾前总统夫人科拉松·阿基诺夫人身体力行推广开的。“特尔诺”是一种用菠萝纤维布料做成的圆领短袖连衣裙,吸纳了西班牙妇女服装的特点,裙服两袖挺直、袖根高耸,腰部细小、裙摆宽大,宛如蝴蝶展翅,因此也叫“蝴蝶服”,是女性出席社交场合的正式礼服。
菲律宾人的饮食习惯深受西班牙、美国和中国饮食习惯的影响,食品种类繁多,味道鲜美,70%的人以大米为主食,30%的人以玉米为主食。当地人喜欢用椰子汁煮菜或煮饭,副食品主要是鸡肉和猪肉,或焖或炸,炒菜不多。中上层人家多吃西餐,烹调中多用醋、糖、辣椒等调味品。菲律宾人最爱吃的菜叫“阿多波”(Adobo),是把加了辣椒烹制的猪肉或鸡肉混在一起,加上醋、大蒜和油、番茄酱精制而成,也有一些“阿多波”是以乌贼和牡蛎烹调而成的。菲律宾海产品丰富,海鲜是常见佳肴,并以烧烤方式最为盛行。菲律宾人爱喝啤酒,咖啡和茶也很流行。由于受西班牙生活方式影响,喝下午茶成为很受菲律宾人欢迎的生活习惯。
四、主要禁忌
菲律宾人忌讳“13”和“星期五”,认为它们是不吉利的,旅馆房间、汽车座号、楼房编号、门牌号等都没有“13”,购物不买13份,请客避免13人,总之,凡遇“13”定设法避开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,不喝烈性酒和牛奶。